将秸秆这个 “生态包袱” 转变为 “绿色财富” 颗粒燃料,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,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。以下为你详细介绍:
背景及政策支持
中国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高达 10 亿吨以上,其中可收集利用量约 9 亿吨,但目前有效利用率仍不足 50%。传统的露天焚烧方式每年释放超 2 亿吨二氧化碳,加剧大气污染。在此背景下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,如 2021 年《“十四五” 现代能源体系规划》提出要加快推动生物质能源发展,鼓励秸秆资源化利用;2024 年,各省份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财政补贴,鼓励农民与企业使用生物质颗粒设备。
生产流程
粉碎:使用秸秆粉碎机将秸秆原料粉碎成粉状物料,例如将玉米秸秆通过刀片式粉碎机粉碎成长度为 8 毫米以下的粉状物料。
干燥或混合:粉碎后的秸秆粉含水量应达到 10%-16%。含水量高于 16% 的秸秆粉,需经过烘干机烘干或自然晾晒、风干降低水分;含水量低于 10% 的秸秆粉,应加少量水在混合机里充分混合。
造粒:混合后的秸秆粉经输送机送给秸秆颗粒机,在秸秆颗粒机内,物料在压辊与模板之间产生摩擦,升温到摄氏 90 度左右,使纤维软化并灭菌,制成颗粒。
冷却包装:从颗粒机下来的颗粒,经过输送机送至冷却干燥机进行对流冷却、干燥,也可自然冷却,冷却后的颗粒经称重、包装即可入库。
优势及效益
环境效益:秸秆颗粒燃料燃烧清洁,灰分低,燃烧后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远低于煤炭,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,降低温室气体排放,符合国家环保标准。
经济效益:生物质颗粒燃料市场价 800 - 1500 元 / 吨,加工利润可观。同时,秸秆颗粒燃料可替代传统煤炭,广泛用于锅炉供暖、工业燃料、发电站等领域,市场需求旺盛,投资回报周期短。
社会效益:能解决农户处理秸秆的难题,还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,增加农民收入。